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荣耀 > 第二百四十八章 陶希言

第二百四十八章 陶希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城是大学城,里面的大学、两院一馆、诸家研究所,聚集了大明的学子精英,这里又修建得幽静深远,楼台榭阁,湖波山径,加上人文气氛浓郁,真如胡从宪所言。处处见风雅,时时闻风骚。尽管如胡从宪等理学名士对刘浩然不重视理学颇有微词,但是对其花费重金修建了这么一座南城专门给学子文人,还是敬佩不已的。

“今日在端敬殿给太子讲读的应该是九韶先生吧,他擅长治史,潜溪先生治《新宋史》,他就是编撰之一,当说宋史无疑。”胡从宪笑着说道,把话题转到正题上。

陶希言笑着继续喝完杯中的清茶,自己被江南学派的老夫子们推荐到太子身边当侍读,不正是想通过自己了解太子的喜好和动向吗?

“正是,九韶先生今日讲的正是宋史。”陶希言将上午的情景简单地叙述了一遍,胡从宪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最后叹息一句道:“太子这是在帮我们理学,我等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陶希言点了点头,他当然也知道这是太子在指点理学,只有明白皇帝陛下对理学的评价和不满。加以改进,才能让理学焕发青春,重回庙堂。而刘焕章正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将从刘浩然处听来的种种对理学的评价通过讨论的方式转述给陶希言等人,让他们心里有数。

张和美和陶希言听到这里。不由咋舌,也只有刘浩然这位建立前所未有之功勋的开国皇帝才有气魄说出这样的话,也只有他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漠北漠南草原为祸中原上千年,汉唐如此强势,也只是重创其一时,无法根除,到后来还是受其荼毒。只有大明挟北伐之势,横扫草原,历史上第一次将那里纳入治下,尽管这功绩下掩藏着数百万血淋淋的生命,但是却无法阻止大明军民为之自豪。

刘焕章接着说道:“父皇还提及前宋武制之事,说前宋之武事,尽是自毁长城。荣立军功者刺“赤心报国。”流配为伍者刺“流配有周。”这不仅是给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在肉体上给予痛苦,更是在他们心灵上刺上耻辱,因为立功和流配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前宋战事频繁,其对外战争却只是内部斗争的外延,战而不坚,和有不甘,执政的文人不是从国家百姓的立场去考虑战或和。而只是利用战或和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打击对手。如此战事,焉能不败亡。”

听完刘焕章的一席话。张和美不由眼睛一闪,已经明白太子的意思,连忙拱手道:“多谢太子指点。”

而旁边的陶希言却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我等的任务很艰巨啊。”胡从宪不由地又叹息了一声。上次夏时安事件,他虽然没有被祸及定罪,但还是被牵连进去,被天子之怒的尾巴给扫了一下,从此之后便失去了进端敬殿和庆兴宫的资格,只好埋头于治学之中,但是他不甘于此。而是继续和宋谦、陶希言等人保持联系,以图恢复理学。

而胡从宪的刚才一叹是有感而发,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投,大明皇帝刘浩然不喜理学。广开旁学,天了学子便纷纷改投门径,或学工商,或学律法,以求进身之道。一般人读书识字还不是为了有个好出路。理学已经无法让士子们青云直上了,大家自然会转求他途了。所以现在依然坚持理学为主的江南学派的影响力越发地降低了。

下午,刘焕章去上脑院学习骑术、武术和射击去了,端敬殿便清静了,不仅张和美老夫子离开了,身为侍读的陶希言可以得闲去会会好

南城一处湖边小亭子里,坐着两个人,石桌上摆着一壶茶,几盘茶点,不远处一个童子在炭炉上烧水,清风拂面,杨柳摇摆,清波鳞光,青荷红莲,让人惬意不已。

陶希言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清茶,便觉得全身上下三百六十处毛孔都通透了,不由叹道:“真是得浮生半日闲。”

坐在对面的胡从宪笑了笑道:“南城处处见风雅,陛下为天下学子修建了这么一座南城,可谓是功彪千古。”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