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荣耀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礼部尚书胡惟庸

第二百二十一章 礼部尚书胡惟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胡惟庸认为,刘浩然关于“迁出山民,集中居住,建设城镇”是最适合贵州这种地缘偏僻、山高林深、族众混居的地方。

贵州大部分是1“少数民族,,也一直由土司们统治,在很多地方,土司的权威就是天,就是法律,地方官府包括都察御史官署、按察司都无法发挥什么作用。

于是胡惟庸就与贵州都指挥司和驻军联手,先是大力推行“改土为流。”削弱土司们的权力。接着借着云南残元兵马犯境,心有不满的土司趁机闹事。胡惟庸借明军之手杀了不少人,然后他跑出来当好人。劝道不少部族“出山”迁居到小盆地的坝子居住,然后又在原本驿道的基础上扩建直道,将这些新设的居住点连结起来。

但是依然有不少土司出来冒头,反抗大明的“新政。”胡惟庸毫不犹豫地支持当地驻军进行武力围剿。在另一方面。胡惟庸则加强对归附的“少数民族。控制,他强化“基层政权。小建设,推行类似于保甲制度的”村落联保。制度,不仅便于开设官学、组织民兵等对山民的管理。还可以利用互助联的形式帮助山民提高劳动效率,迅速发展生产。

五六年下来,贵州省境内的土司作乱几乎看不到了,百姓们也开始安居乐业。两个南北东西汇穿的直道也终于完成。一百二十六个大大小、小的城镇也建立起来,贵州省在明历五年的户籍统计中一下子比明历二年的人数多了一倍。

第二百二十一章礼部尚书胡惟庸

历七年二月初!,皇宫外殿,刘浩然头戴折角向和的齿出陌,身穿黄色的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条,腰间系着一条主体为玉。以用金、琥珀、透犀装饰的束带。脚蹬羊皮精制的靴子,正神定气闲的坐在正中。前面则有四位画师站在前面,拿着各自的工具在细心作画。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只有画笔在纸上的沙沙声音,还有在场几个人玄意压低的呼吸声。

礼部尚书胡惟庸站在殿中的一个,角落里,他低着头,悄悄地看着不远处的皇帝陛下。又看了看四位画师的作品。脸上一直保持着一种恭柬的神情。但是在他的心里,却洋溢着一种得意,一种押中宝获得大奖的得意。

胡惟庸是个很聪明也很有才干的人,正因为如此,李善长才决心将其作为淮西派后起之秀加以重点照顾,要不是胡惟庸本身没有两把刷子,依照李善长的性格,就是送再多的礼也不敢在刘浩然面前加以重点

这些都走了不得的成绩,而胡惟庸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贵州各府他都跑了两遍。甚至有几次遇上作乱土司的兵马,差点壮志未酬就就交待了。

荐。

胡惟庸热衷仕途,渴望做出一番事业,进而获得成功,从而荣登人臣之极。在胡惟庸的心里,他知道在大明做官。除了有真本事之外,还必须要时刻注意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揣摩上意。

在大明。最大的的老大自然是刘浩然,在胡惟庸看来,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这位皇帝陛下。以前胡惟庸还官位低微的时候,他只能收起自己的雄心壮志。老老实实做事,完成上司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并且竭力巴结李善长,为其分忧解难,毕竟在那个时候,胡惟庸还没有机会上达天听。他最大的老大则是这位相国。

当胡惟庸逐渐升来,最后成为一员封疆大吏之后。他知道,该走向皇帝陛下展示自己的才华了,而巴结李善长则成了一项辅助工作,其作用就是帮助自己能够在皇帝陛下心里多留下一些映像。

在贵州布政使任上,胡惟庸仔细研究过刘浩然颂发的关于各项治理民政的律法和指导性“诏书。”再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他琢磨出关键性的东西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